东汉末年(东汉中平元年-建安廿五年,184年-220年)指东汉亡国前夕,一直到曹丕篡汉或者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)结束个辰光。箇个36年(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)军阀割据,彼此混战。

东汉末年,由于土地兼併越加尖锐,地主豪强拥有自家个私人武力,加上著中央政府政治黑暗,皇权虚弱无力,对地方过度放权,因而造成群雄割据个局面。而箇些割据势力又有著不同个兴起过程搭发展脉络,反映出还个动乱时代个多元面向。

184年汉灵帝时期,张角三兄弟发动黄巾之乱。虽然起义大军个主力只坚持著一年就镇压脱了,但是黄巾余部此起彼伏。188年,灵帝接受太常刘焉个建议,拿部份刺史改为州牧,由宗室或重臣担任。本生刺史部只是监察区,全国还是郡-县两级制,难变成州-郡-县三级制。州牧除脱监察,还有地方军、政大权,以便有效进剿黄巾余部。后首一眼州牧先后变成功割据个军阀。

光武帝

十三刺史部

灵献间州牧 李傕 刘虞 董卓拒绝 韩馥让畀袁绍 曹操 黄琬 陶谦 刘表 袁术自领 韦端 刘焉
献帝时割据 李傕 公孙瓒、公孙度 袁绍 曹操 陶谦 刘表 袁术、孙策 韩遂、马腾 刘焉 士燮
三国鼎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