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平 编辑

  禅宗三祖僧璨勒中国个佛教史当中呒沒留下来交关纪录。个是因为特后首来禪宗在唐代以後的盛放相比,伊个辰光个宗門声浪就隐僻寂静得多了。
  僧璨的出生特之逝世年份已经没人晓得哉,伊个籍贯也呒沒办法晓得或查出来,一般性大家晓得个是灯录里关于伊个讲法,是「不知何许人也。初以白衣謁二祖。既受度传法。隐于舒州皖公山。」[1]就是讲只晓得伊去拜过二祖,二祖传之伊法之后,伊就隐居勒舒州个皖公山。

   公元574年到577年,对中国佛教发展来讲,实在勿是好日脚。因为个段辰光当中,发生了中国佛教史上被叫做「三武一宗」个四趟之灭佛法难个第二趟,是由北周武帝发动,所以历史上称之为「周武法难」。从武帝降勒废佛个诏书以后,出家人被逼得还俗,到处破坏塔寺、焚毀经书佛像,结果来勒短短个几年当中,就拿北方个佛教一记头弄得一眼声音也呒沒。這能家的环境里要弘扬佛教实在勿容易,对僧璨弘法自然也有交关大个影响。《五灯会元》里厢提到僧璨讲个是:「既受度传法,隐於舒州之皖公山。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,祖往來太湖县司空山,居无常处,积積十餘载,時人无能知者。」[2]再对照《历代法宝记》中,二祖慧可大師告诫僧璨的话:「汝善自保爱,吾有难,汝须避之。」就可以晓得为啥体「璨大師师亦佯狂市肆,后隐舒州司空山。遭周武帝灭佛法,隐皖公山十余年」。所以大家可以晓得,這段辰光禅宗是呒沒办法大鸣大放来弘法个,只好是密传、隐传为主。 再加上伊[3]「居无常处」、「徉狂市肆」个情况,对佛法的宣传也不利。圭峰宗密也提到得到二祖付法之后的僧璨,「或居市鄽街巷止宿,不捡处所,言語不避深浅。」 伊呒沒一只固定的寺庙可以弘法传教,像个遊方和尚一样。
   来勒僧璨大师头一趟碰着二祖个辰光,两家头有过一段含有机锋个对话。可大師问伊:「汝大風患人,見我何益?」伊个回答是:「身虽有患,患人心与和上心无別。」好像是惠可质疑僧璨,侬已经生患了麻疯病之类个惡疾,为啥还要来拜师学佛?僧璨回应伊身虽有疾,但向道之心、本具佛性本无不同,个只答复得到了惠可的认可,所以伊后首来得到法及袈裟的付嘱,成为禅宗个第三代祖师。
   僧璨大师最后以预言告诉伊个弟子伊要圆寂哉,个代表伊达到了生死自由的解脫成就。来勒《历代法宝记》里有个能家个记载:「大师食毕。告众人叹言……唯吾生死自由。一手攀会中树枝,掩然立化,亦不知年几。」另外一种是宗密个讲法:「树下立,合掌而终也」。

作品 编辑

《信心铭》
至道无难,唯嫌捡择,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。
毫厘有差,天地悬隔。欲得現前,莫存顺逆。
违顺相争,是为心病。不识玄旨,徒劳念静。
圆同太虛,无欠无余,良由取捨,所以不如。
莫逐有缘,勿住空忍,一种平怀,泯然自尽。
止动归止,止更弥动。唯滯两边。宁知一种。
一种不通,两处失功。遣有沒有,从空背空。
多言多虚,转不相应。绝言绝慮,无处不通。
归根得旨,随照失宗。须臾反照,胜却前空。
前空转变,皆由妄见。不用求真,唯须息见。
二见不住,慎勿追寻。才有是非,纷然失心。
二由一有,一亦莫守。一心不生,万法無咎。
无咎无法,不生不心。能隨境灭,境逐能沉。
境由能境,能由境能。欲知两段,元是一空。
一空同两,齐含万象。不见精麤,宁有偏党。
大道体宽,无易无难。小见狐疑,转急转迟。
执之失度。必入邪路。放之自然,体无去住。
任性合道,逍遥绝恼。系念乖真,昏沉不好。
不好劳神,何用疏亲?欲取一乘,勿恶六尘。
六尘不惡,还同正觉。智者无为,愚人自缚。
法无异法,妄自爱着。将心用心,岂非大错?
迷生寂乱,悟无好恶。一切二边,良由斟酌。
梦妄空华,何劳把捉。得失是非,一時放却。
眼若不睡,诸梦自除。心若不异,万法一如。
一如体玄,兀尔忘緣。万法齐观,归复自然。
泯其所以,不可方比。止动无动,动止无止。
两既不成,一何有尔。究竟穷极,不存轨则。
契心平等,所作俱息。狐疑净尽,正信调直。
一切不留,无可记忆。虛明自照,不劳心力。
非思量处,情识难测。真如法界,无他无自。
要急相应,唯言不二。不二皆同,无不包容。
十方智者,皆入此宗。宗非延促,一念万年。
无在不在,十方目前。极小同大,亡绝境界。
极大同小,不見边表。有即是无,无即是有。
若不如此,必不须守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
但能如是,何处不毕。信心不二,不二信心。
言语道断,非去來今。


參考文獻 编辑

  1. 《天圣广灯录》卷7:「不知何许人也。初以白衣謁二祖。既受度传法。隱于舒州皖公山。」
  2. 《五灯会元》卷1
  3. 圓觉经大疏释義钞》卷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