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涇浜聖若瑟堂
歷史
编辑道光二十六年(1847年),耶穌會會士梅德爾(Lemaitre Mathurin)神父憑藉清廷關於歸還敎產个上諭,要求發還城內老天主堂敎產,上海道臺另撥三塊土地補償畀老天主堂敎產,洋涇浜即其中之一,該地原爲北門外个張家祠堂。
咸豐七年(1857年),天主敎江南代牧區帳房杜若蘭神父(Desjacques Marin)從董家渡遷到洋涇浜,成了租界裏个第一任本堂神父。
咸豐八年(1858年),天主堂周圍有外國敎徒92人,中國敎徒180人。
咸豐十年(1859年),勒洋涇浜建若瑟堂,法國遠征軍司令孟鬥班( Montauban)與布林布隆(Bourbouron)公使夫人爲之舉行奠基禮,次年6月在接近完成第一期工程時開堂。
同治二年(1863年),法國外交大臣德呂伊斯從中國个賠款中撥出30萬法郎交畀江南宗座代牧區,上海耶穌會會長鄂爾壁,用此款勒上海租界內購買大批地產,經營各種房地產等業務,使敎會產業弗斷擴大。
同治五年(1866年),耶穌會會士蘇念澄神父(Basuiau Hippolyte)任洋涇浜若瑟堂院長兼敎區總帳房,該堂遂成敎區个經濟中心。
1950年,龔品梅出任天主敎上海敎區首任華籍主敎,擔主教府設在洋涇浜聖若瑟堂。
1966年8月,“文化大革命”爆發,聖若瑟堂畀紅衛兵關閉,改作他用。
1986年恢復開放,與四川南路小學勒同一個院裏向。該敎堂被列爲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。
勒敎堂周圍相繼開辦个醫院、學堂有:
建築
编辑建築風格末,爲晚期羅馬式搭哥特式个組合,磚混結構,內部用束柱搭肋骨拱頂形式,窗戶儕爲拱券,高大明亮,並以宗敎題材个彩色玻璃所鑲嵌,目前勒上海敎區僅該敎堂保留此特色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,單鐘樓立面構圖,座西朝東,正立面有三扇大門。東西長48米,南北寬30米,鐘樓高約33米,鐘樓內原有四口大鐘,建築面積1146平方米,可容納一千餘人。
-
左耳堂壁畫
-
右耳堂壁畫
-
彩色玻璃細節
彌撒時間
编辑- 平日:7:00(拉丁念經彌撒/中文念經彌撒)
- 主日:7:00(拉丁念經彌撒/中文念經彌撒)9:00(中文唱經彌撒)
- 每月末主日、四大瞻禮:9:00 拉丁坐唱彌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