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达摩
生平经历
编辑- 根据《洛阳伽蓝记》个本古书上讲,达摩祖师是波斯国个胡人。[3] 但勒僧传特灯录上就有更加明确个记载,讲伊是「南天竺人」、「婆罗门国王第三子」。[4]达摩祖师来勒伊青少年个辰光就邪气有智慧,外加思想反应交关快,伊听到啥事体就晓得是啥意思还能悟出当中个奥妙来。伊主要是阐述跟弘扬大乘佛教个思想。《宗镜录》上个记载讲达摩祖师「心念众生,而不识佛」,而且感慨「世有形法,而易了之,唯佛心法,难有会者」。意思是讲伊可怜众生呒没办法真正认得佛,也不明白佛个心法。后首来伊碰着般若多罗尊者教伊,从此出家并悟了道 [5];
-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是乘船到东海边吴越个地方,后来伊旅行到了洛阳及再过去个地方。伊勒中国后来教个弟子有沙门道育、惠可。宝誌禅师觉得达摩祖师传个是佛个心印,是像观音菩萨那样个圣人。达摩祖师个游化事迹是记录勒《楞伽师资记》[6]、《洛阳伽蓝记》里厢;
- 达摩到之中国来之后个弘法事业并勿成功,伊个“斥相指心”个禅宗宗旨特当时辰光个论师、律师勒佛法浪个论点特别勿一样,所以吃不开,也碰着过多次迫害。[7]伊也碰着过梁武帝,但两家头闲话讲勿到一道去。弄得来伊就再朝北走,后来到勒北魏,伊曾经用了九年个辰光勒嵩山个少林寺面壁而坐。[8] 根据《神僧传》浪讲,伊死后安葬勒熊耳山[9],当时伊一百五十岁。
- 来勒僧传特灯录上个记载当中,达摩一生当中显过蛮多个圣迹,其中有「一苇渡江」、「中毒勿死」、「死后复活」……等事迹。伊是中土禅门个开山祖师,而且是一代高僧。
达摩个禅法思想
编辑- 达摩个禅个思想之要点是宣宗禅门,讲人心就是佛境,自备圆顿(本来就完全来勒亥),不需修整(用勿着修理或者整补)。
- 《菩提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》是伊个思想个一篇主要论著,达摩拿入道个要门归纳为之“理入”特之“行入”个两种。
- 所谓“理入”,指个是要我伲“藉教悟宗”,并且“深信含生同一真性,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”。假使我伲勒修行个实践当中能做到“舍妄归真”,就可以证得两种境界。
- 第一是「凝住壁观」,要能够「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,坚住不移,更不随文教,此即与理冥符,无有分别,寂然无为」。第二是「於诸世相,应机接物,了明如幻,其心如如,不随境迁,行住坐卧,动静一禅,无为住性」[10]。
- 所谓「行入」,统括为四行:报冤行、随缘行、无所求行、称法行。
- 报冤行,修道行人若受苦時,应该自家对自家讲:我往昔无数劫中,无明所至,多起冤憎,为害无限,今虽无犯,但是宿殃恶业果熟,应自忏悔,体冤进道。
- 随缘行,应明苦乐齐受,皆从缘生。胜报荣誉等事,是过去宿因所感和合今世新因业报所显,皆属因果惑业有为之相,緣尽还无。故应得失從緣,心无增減,喜风不动,冥順於道。
- 无所求行,由于世人长迷,处处贪着,名之为求。智者悟真,能安心无为,形随运转,万有斯空,见相无执,无所愿乐。深知三界犹如火宅,有身皆苦,能捨诸有,应物不追,止想无求。
- 称法行,提出性净之理,有净所获谓之为凡,无净无得,目之為法。此理众相斯空,无染无着,无此无彼。无内无外,无大无小,无有妄执分别。在六度的修行中,法体无慳,身命财行檀捨施,心無吝惜,脫解三空,不倚不着,但为去垢,称化众生而不取相。此为自行,复能利他,亦能庄严菩提之道。檀施既尔,余五亦然。为除妄想,修行六度,而无所行。
注释
编辑- ↑ 《法华经疏义缵》卷3
- ↑ 《永嘉证道歌》:「明明佛敕曹溪是,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,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,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。」
- ↑ 《洛阳伽蓝记》卷1:「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磨者波斯国胡人也。」
- ↑ 《菩提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》:「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。」、《宗镜录》卷97:「此土初祖菩提达磨多罗南天竺国王第三之子。」
- ↑ 《宗镜录》卷97:记载达摩祖师「常好理论,心念众生,而不识佛又自叹曰:世有形法,而易了之,唯佛心法,难有会者尔。时般若多罗尊者,至于其国王赐一宝珠,其珠光明,璨然殊妙尊者见已,用珠试曰:。此宝珠者,有大光明,能照于物,更有好珠,能胜此不菩提多罗曰:。此是世宝,未得为上于诸光中,智光为上此是世明,未得为上于诸明中,心明第一,其此珠者,所有光明,不能自照,要假智光,智辩于此。既辩此已,即知是珠。既知是珠,即明其宝。若明其宝,宝不自宝,若辩其珠,珠不自珠。珠不自珠者,要假智珠而辩世珠。宝不自宝者,要假法宝以明俗宝。然则师有其道,其宝既现。众生有道,心宝亦然。尊者异之。因出家悟道,遂行化此土。」
- ↑ 《楞伽师资记》:「达摩禅师,志阐大乘,泛海吴越,游洛至邺。」“洛阳伽蓝记”卷1:「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磨者,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,来游中土,见金盘炫日,光照云表,宝铎含风,响出天外,歌咏赞叹,实是神功。自云年一百五十岁,历涉诸国,靡不周遍。而此寺精丽,阎浮所无也,极物境界亦未有。」
- ↑ 《五灯全书(第1卷 - 第33卷)》卷2:「时魏氏奉释,禅隽如林光统律师流支三藏者,覩师演道,斥相指心每与师论义,是非蜂起。祖遐振元风,普施法雨。而偏局之量,自不堪任。竞起害心,数加毒药,至第六度,以化缘已毕,传法得人,遂不复救,端居而逝。」
- ↑ 《神僧传》卷4:「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,刺史表闻,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:朕即位以来,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?师曰:并无功德帝曰:何以并无功德师曰:此但人天小果,有漏之因,虽有非实帝曰:如何是真功德师曰:净智妙圆,体自空寂,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帝问: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:?廓然无圣帝曰:对朕者谁师曰:?不识帝不省玄旨。师知机不契,十九日遂去梁,折芦一枝渡江,二十三日北趋魏境,寻至雒邑。初止嵩山少林寺,终日面壁而坐九年,遂逝焉。」
- ↑ 《神僧传》卷4:「魏宋云奉使西域回,遇师于葱岭。见手携只履,翩翩独逝。云问何去?曰:西天去。又谓云曰:汝主已厌世。云闻之,茫然别师。东迈暨复命,明帝已登遐矣。迨孝庄即位,云具奏其事。帝令起圹,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。」
- ↑ 《宗镜录卷97》:「若从事上得解者。气力壮。从事中见法者。即处处不失念。从文字解者。气力弱。即事即法者。深从汝种种运为。跳踉颠蹶。悉不出法界。亦不入法界。若以界入界。即是痴人。凡有所施为。终不出法界心。」、「不见一物。名为见道。不行一物。名为行道。即一切处无。处即是法处。即作处无作处。无作法。即见佛。若见相时。则一切处见鬼。取相故堕地狱。观法故得解脱。若见忆想分别。即受镬汤炉炭等事。现见生死相。若见法界性。即涅槃性。无忆想分别。即是法界性。心非色。故非有。用而不废。故非无。又用而常空。故非有。空而常用。故非无。」
參考文献
编辑- 仰諤益西诺布大法王,《正达摩祖师论》,世界法音出版社。
- 《菩提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》
- 《宋高僧传》
- 《楞伽师资记》
- 《洛阳伽蓝记》
- 《永嘉证道歌》
- 《宗镜录》
- 《正法眼藏》
- 《天圣广灯录》
- 《传法正宗记》